艾傳說
藥王喜灸足三里年過百發
孫思選(541年-682年),京兆華原(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)人,唐代著名醫藥學家,被后人尊稱為"藥王”。孫思邀幼年嗜學如,知識廣博,據《舊唐書孫思悲傳》記載:“七歲就學,日誦千言。弱冠,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,兼好釋典。”后來孫思邀身患疾病,經常請醫生治療,花費了很多家財,于是18歲開始他便立志從醫。40歲之前,孫思邀的疾病經多方醫治無果,因此他開始尋求艾負療法。經過深刻研究和證,證實了艾負的養生祛病功效,孫思選開始使用艾負為自己調理身體。據說孫思邀經常是“艾火遍身燒”,他尤其愛灸足三里穴。到了90多歲高齡,仍能“視聽不衰,神采甚茂”,甚至在年過百歲之時,還能精力充沛地著書立說。
艾煙善尋水源 祛濕效果好
在古代行軍打仗,“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”。那就是說,一個部隊的糧食跟水源直接決定它的軍心。古代行軍,糧食可以隨身攜帶,那水怎么辦呢?如何在附近尋找水源?古人就把艾草集中起來,燃燒艾草,再把燃燒的艾草掩理在地下,看產生的煙氣往哪個方向走,朝著煙氣走向的方向去挖福,就在那個方向找得到地下水。所以中醫說,艾受的時候,燃燒的負火可以自動找到體內的水濕,將其驅逐出去。
常洗艾澡 增強免疫抗病毒
據《大戴禮》記權的古代民俗,有“端午洗艾澡,百病都趕跑”一說。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。相傳一代女皇武則天嵩山對樣,其先后數十次來到嵩山,其中有一次得了奇怪的病,然后在蒿山洗艾水澡,沒想到她的病居然明顯好轉起來。洗艾澡不但可用于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癥、局部的麻末,對陽氣虛脫出現的大汗淋漓、四肢厥冷的虛脫癥都有很好的作用。不但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,還能激發人的正氣,增強抗病能力。
薪艾飄香 伴君遠行
明清時期的薪州還曾有這樣的習俗:親人出門運行,必以竹籃盛薪艾相送,籃子上書寫八個字“伴君遠行,一路飄香”。歌謠曰“青青薪艾散幽香,手捧竹籃情意長。姚黃魏管招蜂蝶,玫瑰有刺手易傷。青衣素襄幾來艾,婷婷村姑淡淡裝。一路飄香照邪建,保君出門身健康。
快捷導航
聯系我們
